黄冈武穴市旅游景点名单

2024-12-24

武穴旅游概览

武穴,这座位于湖北省东部边缘的城市,地扼吴头楚尾,素有 “三省七县通衢”“鄂东门户” 和 “入楚第一港” 之称。其前身为广济县,古称 “佛国”,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得益彰。

武穴境内有一条百里长的长江滨水生态带,如丝带般蜿蜒;两座历史悠久的匡山、仙姑山旅游风景区,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风光秀丽的武山湖、马口湖、太白湖等国家级生态湿地和湖北省最美湖泊,波光粼粼,水色潋滟;国家重点保护单位郑公塔,古朴庄重,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天下第一佛井浴佛井,承载着古老的传说与信仰;还有那引人入胜的溶洞群,惊险刺激的龙珠峡漂流,46 万亩的油菜花田在春天金黄灿烂,独具神韵的滨江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古老的林隐寺、黄牙寺、大藏寺、真武殿等重要宗教寺庙,香火缭绕,梵音阵阵,以及遍布全市田园牧歌式的农家乐,处处皆景,为游客提供了宗教朝圣、生态养生、乡村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是休闲度假的绝佳之选。

自然景观类

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湖北省武穴市城区北部,于 2011 年 12 月获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总面积达 2090 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 1809 公顷。这里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候鸟停歇点,每年都会有大量候鸟在此栖息、中转。武山湖作为一座滨临长江的自然湖泊,位于武穴市市域南部,毗邻武穴中心城区东北侧,北至沪蓉高速入口仅 8 公里,距京九铁路武穴站 3 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湖域广阔,湖水幽深,“武湖明月” 更是 “广济十景” 之一。当代诗人何秀炳曾赋诗 “轻踏绿地麦叶香,武山湖里渔舟忙。芦荻草色因风起,四处青烟逐波浪。佛国清水流大江,地接赣皖与鄂湘。东风欲起龙之乡,浴佛井中洗意忘。无情流去几多帆,大浪滔滔武穴港。” 以及 “渔舟夜泛武山湖,月影波心璧玉浮。芦荻丛中眠雁鹜,菱歌曲曲起汀洲。” 生动地描绘出武山湖的迷人景致。 湿地公园内高等植物有 88 科 272 属 410 种,脊椎动物 29 目 50 科 156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包括虎纹蛙、穿山甲、水獭、松雀鹰、普通鵟、短耳鸮、雕鸮、草鸮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这片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人文历史类

武穴市博物馆

武穴市博物馆坐落于素有 “鄂东门户”“吴头楚尾” 之称的武穴市玉湖路中段,占地约 6 亩。馆内有一座集办公、陈列展览、文物库房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内设有五间展厅,总面积达 1200 平方米。该馆成立于 1985 年,现有工作人员 20 人,其中高级职称 1 人,中级职称 6 人,并设有办公室、文物保护部、宣传教育部、文物保管部、信息服务部等业务机构。

多年来,通过文物普查和考古勘探工作的开展,武穴市博物馆已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等各类文物点一百多处。通过文物征集、收购、考古发掘、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现拥有涵盖历史各个时期的馆藏文物 3 万余件,种类包括石器、陶瓷器、金银器、玉器、青铜器、字画、书籍资料等,经专家组鉴定三级以上文物二百余件。其中,馆藏的一套 20 余件春秋时期的编钟,既有楚文化的特征,又打上了吴越文化的烙印,为研究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融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特别是为了配合生产建设和工程建设,先后对新石器时期的挂玉山古文化遗址、鼓山古文化遗址、尺山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这批器物中不但有长江下游史前中晚期的典型器,而且有的器物上有着长江中上游同期文化的明显特征,这证明了在同一时期内,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在武穴地区交汇、碰撞、融合,形成了武穴地区在历史文化区系类型上的特殊性。尤其是从遗址出土的一批玉器,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细的雕刻、精美的图案,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兴趣。

博物馆的第一、二展厅为流动展厅,厅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第三展厅举办《武穴地区历史文物展》,以馆藏文物为实物,展示武穴地区在中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轨迹;第四展厅举办《文物考古发掘成果展》,展出了挂玉山古文化遗址、鼓山古文化遗址、尺山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并配以图片,展现了新石器时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第五展厅为电子教学厅,开展各种宣传、电子教学等活动。

郑公塔

郑公塔,又名椿山塔,位于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太白湖边。它始建于元代至大元年六月十日(1307 年),距今已有 700 多年历史,明成化三年(1467 年)曾续寿维修,1993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湖北境内少见的元代古塔,也是湖北宋塔向明清塔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例证,对研究湖北古塔发展历史和结构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郑公塔系砖木结构,由石基、砖身、铜顶三部分组成,采用了 10 余种型号的砖块和 9 种不同式样的瓦筑成。该塔七层八角,层层设檐,间置门窗,底层周长 18.58 米,墙厚 1.05 米,高 3 米,对角内空 3.8 米,呈锥体形。内有三层木楼至顶,二至七层间,每层每面均有一佛龛,造像威武凝重,古朴大方。其塔身与地面有约 20 度的倾斜,故而有鄂东 “比萨斜塔” 之称。

郑公塔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武穴地区的岁月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清壬申《广济县志》载 “因郑公者不知其名,宦居兹地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郑公塔,不忘所自也。” 相传为当地一郑姓人氏所建,故名郑公塔。关于此塔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此塔的建造者是一位叫郑椿山的老员外。郑员外生于武穴太白镇太白湖边上,少年时在太白湖戏水差点淹死,幸好被一位渔民救起,后来成为朝廷的大官。郑椿山告老还乡后,为报答桑梓,遂建此塔。

林隐寺等宗教寺庙

林隐寺等宗教寺庙在武穴这片土地上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林隐寺环境清幽,四周绿树成荫,寺内建筑错落有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佛教建筑特色,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着古朴与庄重。寺庙的殿堂内供奉着庄严肃穆的佛像,每逢佛事活动,香烟袅袅,梵音阵阵,吸引着众多信徒与游客前来。这些寺庙在宗教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信徒们心灵的寄托之所,也是传播佛教教义、弘扬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香火旺盛,传承着古老的宗教智慧与精神力量,让人们在喧嚣尘世中能寻得一片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乡村旅游类

宋河生态山庄

宋河生态山庄坐落于梅川镇吕四房村宋河垸,占地面积达 700 亩。这里曾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却以文化为核心、以小镇为架构,构建起融形态、业态、生态为一体的新型农村 —— 宋河山庄,成为运用市场资本打造 “文化小镇” 的典范,也就是所谓的 “宋河模式”。

走进山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阳光照耀下争奇斗艳的枫叶、香樟、菊花、茶花。绿树环抱之中,山庄显得格外闲适宁静,徽派风格的民居,粉墙黛瓦,别具韵味。三五成群的老人与妇女悠闲地晒着太阳,唠着家常。路边的石雕、曲径回廊、亭台楼榭与碧水青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宋河山庄集水产养殖、花卉苗木、休闲娱乐、餐饮会议于一身。园内道路与水系布局合理,占地 800 余亩的水产养殖区域、特色花卉种植区、苗圃培育区、蔬果采摘园、休闲娱乐场地以及餐饮服务设施等功能板块相互依存,彼此促进。据了解,该山庄由本村外出经商成功人士宋恒兵先生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 3000 万元,主功能区占地 700 亩,历经 3 - 5 年逐步建成。截至 2012 年,已投入 1000 万元,建成 200 亩精养鱼池、10 亩观赏鱼池、400 亩花木苗圃基地以及 60 亩蔬果采摘园,还栽种了桂花、香樟、广玉兰、紫兰花、红枫等二十多种珍贵苗木,数量多达 3.5 万株。同时,可容纳 400 人的四合院餐厅和 200 人的多媒体会议室也正在建设之中。

希尔寨生态农庄

希尔寨生态农庄位于湖北武穴梅川镇,占地总面积 1400 余亩,其中水域面积 80 余亩。农庄巧妙地融合了自然风光、花卉园林、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等多种元素,依托大别山红色旅游以及周边的佛教圣地、名胜古迹,如梅川浴佛井、横岗山四祖司马道信出家修行地、黄梅五祖寺等,在鄂东乡村旅游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农庄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山地面积近 800 余亩,其向阳南坡精心种植了十余种、三万多株各类名贵花卉果木,海棠、梅花、樱花、紫薇、玉兰、红枫、无患子等争奇斗艳,构成了农庄的主要观光景点,让游客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树的世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在人文景观方面,希尔寨人文景观多达 10 多处。希尔寨女寨王赵飞娥的传说引人入胜,“杨六郎跑马庵”“飞娥竹”“树包石”“贵人桥”“结义亭”“铜鼓寨”“西村庙” 等景观背后,蕴藏着 10 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吸引着游客们纷纷驻足,沉浸在这些传说与故事之中,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里的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玩体验。无论是亲子出游、情侣度假还是朋友聚会,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农庄交通十分便捷,距梅川约三公里,距京九铁路和武黄高速公路出入口不足二十公里,方便游客前来游玩。

特色景点类

浴佛井

浴佛井坐落于武穴市梅川镇西街清水港,这里是四祖道信的出生地,此井因而荣获 “天下第一佛井” 的美誉。它距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井水常年保持着冬暖夏凉的特性,水质清冽甘甜。其井身构造独特,内圆外方,井口长 0.6 米,宽 0.53 米,一块正六边形的青石井圈覆盖其上,井壁上端镶嵌着一圈花岗石。井圈的每个角和边都精心雕刻着荷花瓣,形态逼真,宛如 12 朵盛开的莲花,工艺十分精湛。

关于浴佛井,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1400 多年前,北周大象元年(公元 579 年),司马申来到蕲州永宁县(今武穴市)出任第一任县令。次年三月初三日,他的夫人在梅川镇(当时县府所在地)产下一名男婴,取名道信。孩子出生第三天,按照民间习俗要举行 “洗三朝” 仪式,然而道信却啼哭不止。就在全家人为此苦恼之际,门外出现了一位化缘和尚,和尚示意用井水给婴儿洗浴。司马申县令依言而行,婴儿果然停止了啼哭,还露出了笑容。此后,道信在学佛过程中,一直坚持用此井水浴身。后来,道信得到三祖僧璨的衣钵,成为佛教禅宗四祖。他在黄梅县和广济县(今武穴市)交界的双峰山上建造了双峰寺,大力弘扬佛法,禅宗也因此在中国佛教中逐渐发展壮大。正如中国十大名僧之一本焕大师所说:“没有浴佛井,就没有四祖。没有四祖,就没有中国佛教禅宗。” 这口井也因此被视为禅宗文化的重要源头,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参观。

滨江公园

滨江公园,原名为武穴市滨江公园,如今是广济时光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临江而建,全长 2 公里,总面积达 56 万平方米,以 “盈彩水岸、大美港城” 为定位,致力于打造 4A 级景区。公园内绿化景观丰富多样,四季景色宜人,春有繁花盛开,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累累,冬有松柏常青。

这里的景观布局独具匠心,设有一轴、两带、三区、六平台、八节点、十二景观。沿着公园中轴游步道漫步,江堤景观带和滨江景观带的美景尽收眼底。在康体健身区,市民们可以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乐趣;文化体验区则展示了武穴的历史文化底蕴,如 “广济三把刀” 青铜雕塑,铭记着武穴曾经辉煌的手工业历史,饶汉祥老旧故居让人缅怀往昔岁月,百年古刹龙隐寺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生态活动区则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空间。此外,公园内还有荷塘月色、童趣盎然、动感之都、广济禅缘、辛亥志士、永宁镇江、城市记忆、把舵远航等八个节点工程,以及杉云映影、假山跌水、竹影风清、蟾宫折桂、文化长廊等十二个景点。这些景观相互映衬,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滨江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武穴城市文化内涵的生动展现,它见证了武穴的发展变迁,承载着市民们的美好回忆与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