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灵芝石桥攻略

2025-01-13

一、灵芝石桥初印象

在黄冈市英山县南河镇灵芝村,有一座古朴而庄重的石桥静静横跨在溪流之上,它就是灵芝石桥。这座石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岁月的见证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灵芝石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一)具体位置

灵芝石桥地理位置独特,它位于黄冈市英山县南河镇灵芝村东 820 米处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而灵芝石桥就静静地扎根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从英山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前行,一路欣赏着沿途的田园风光,大约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便能抵达灵芝村,而灵芝石桥就出现在村东的不远处,横跨在马脚凉亭河之上,东西走向,犹如一条巨龙静卧在水面,连接着两岸的土地。

(二)周边环境

石桥周边地势平坦,为其增添了几分开阔与宁静之感。桥的西面紧邻着村级公路,这条公路就像一条纽带,将村庄与外界紧密相连。公路旁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农田和茶园,春天,茶园里嫩绿的新芽探出脑袋,漫山遍野的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到了夏秋季节,农田里的作物茁壮成长,或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或翠绿的蔬菜郁郁葱葱,展现出一幅幅丰收的画卷。

东面则是大片的农田,广袤无垠的田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微风吹过,麦浪起伏,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马脚凉亭河从桥下潺潺流过,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河底的沙石和水草清晰可见。河流常年流水不断,为石桥带来了灵动的气息,也为周边的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沿着河岸漫步,能看到不远处错落有致的村落。白墙黑瓦的房屋,在绿树的掩映下,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村子里时不时传来鸡鸣犬吠声,给这片宁静的田园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周边的居民以段姓为主,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守护着这座石桥,也传承着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氛围,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让人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三、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灵芝石桥

(一)历史渊源

灵芝石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 。那时,南河地区的马脚凉亭河上一直没有桥梁,当地百姓的出行极为不便,每逢大雨季节,河水上涨,更是阻断了两岸的交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段实甫,这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有志之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的祖上多代为官,祖父和曾祖父皆为太学生,父亲也曾担任光禄寺署正之职。然而,命运对他却有些残酷,九岁时,父亲便不幸离世,这让段实甫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也因此对母亲怀有深厚的敬爱和孝心。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段实甫勤奋苦读,立志要通过努力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并许下宏愿,要做善事祈求母亲健康长寿。

1905 年,段实甫的母亲与世长辞,享年 56 岁,在当时已算是高寿。母亲的离去,让段实甫悲痛万分,但他也更加坚定了要完成自己许下的誓愿。为了方便乡亲们过河,同时也是为了纪念母亲,他决定倾其所有,在马脚凉亭河上修建一座石桥 。

修建石桥的工程浩大,在那个没有现代机械化设备的年代,一切都要靠人力完成。从石料的开采、运输,到桥墩的建造、桥面的铺设,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艰辛。段实甫亲自参与其中,带领着工匠们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他们在桥上游二百多米的地方进行截流,将河水从灵芝村虎形湾改道,通过临时河道流出。

据记载,石桥的石材选用了当地的花岗岩 “芝麻灰”,这种石材质地坚硬,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桥面由八档石梁组成,每档石梁由五根等长而规则的石条并列而成,整个桥面共铺设石条 40 根。建成后的石桥两端的各一档石条长 4.6 米,中间六档石条长均为 5.3 米,单根石条宽 0.34 米,厚度 0.32 米 。

为了搬运这些沉重的石条,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按照当地石材的通常密度 2800 千克 / 立方米计算,一根 5.3 米的石条重约 1.6 吨。如果人均负重 100 斤的话,抬动一根石条就需要 32 人。石条从巨石开采出来后,还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调节成垂直平正的规则形状,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长达三年的不懈努力,1911 年,这座凝聚着段实甫心血和乡亲们期望的石桥终于建成。它横跨在马脚凉亭河上,宛如一条坚固的纽带,连接起了两岸的土地,彻底解决了当地百姓过河难的问题。这座桥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更是段实甫孝行的见证,它承载着段实甫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对乡亲们的无私奉献,成为了当地一段佳话。

(二)名字变迁

石桥建成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段实甫的孝举,亲切地将其称为 “孝子桥” 。这个名字饱含着人们对段实甫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它见证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至孝之心,也成为了当地道德风尚的一个象征。在那个时代,孝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而 “孝子桥” 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和传承这种美德。

到了民国时期,官方为这座桥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 ——“实济桥”。“实济” 二字,寓意着这座桥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带来了便利,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体现了其在交通和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桥梁,更是一项惠民的工程,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放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桥所在地的行政村被命名为 “灵芝村”。为了便于查找和管理,同时也为了让这座桥与所在的村庄紧密相连,它又被改名为 “灵芝桥” 。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当人们提及灵芝桥时,脑海中不仅会浮现出这座古朴石桥的身影,还会联想到它背后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以及它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内涵。 每一次名字的变迁,都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这座桥的不同期许,而不变的是它在当地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意义。

四、独具魅力的建筑特色

(一)整体结构

灵芝石桥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展现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桥长 41 米,桥高约 3 米,桥面板宽度 1.5 米 ,这样的规模在当时的乡村石桥中,堪称宏大。桥身包括两岸边桥墩在内共设有九墩,形成八孔。这种多墩多孔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桥梁的稳定性,还能有效分散水流对桥身的冲击力,使其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和洪水考验。

桥面由八档石梁组成,每档石梁由五根等长而规则的石条并列而成,整个桥面共铺设石条 40 根 。石条的排列紧密有序,它们共同承载着过往行人与车辆的重量,历经百年而依然坚固如初。桥的两端各一档石条长 4.6 米,中间六档石条长均为 5.3 米,这种不同长度的设计,既考虑了桥两端与河岸的衔接,又保证了桥身中间部分的强度,充分体现了古人在桥梁建造中的智慧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控。

(二)建筑材料

灵芝石桥选用当地的花岗岩 “芝麻灰” 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这是一种极具特色且优势明显的石材。芝麻灰花岗岩质地坚硬,结构致密,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这为石桥的稳固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耐酸碱、耐气候性也非常出色,能够在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季,亦或是长期受到雨水的侵蚀,它都不易发生变质、风化等现象,从而确保了石桥在百年的岁月中依然能够保持完整的形态。

这种石材的外观也别具一格,其颜色呈现出灰黑色或是芝麻灰色,天然的纹理细腻而独特,给人一种质朴、典雅的美感。在阳光的照耀下,石材表面闪烁着微微的光泽,为石桥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重的气息。

(三)工艺精湛

古人在建造灵芝石桥时,展现出了精湛的工艺。在石条的铺设过程中,工匠们对每一块石条都进行了精心的打磨和拼接,使得石条之间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缝隙。这种高超的拼接技术,不仅保证了桥面的平整度,让行人能够平稳地通过,还增强了桥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桥墩的砌筑工艺更是令人赞叹。桥墩采用方形及三角形石块砌筑而成,形成独特的棱子形结构 。这种形状的桥墩能够更好地抵御水流的冲击,减少水流对桥墩的侵蚀。工匠们在砌筑桥墩时,对每一块石块的摆放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石块之间相互咬合,紧密相连,犹如一个坚固的整体。

更为神奇的是,在处理石头之间的缝隙时,工匠们采用了一种独特的 “土法焊缝”。他们将煮熟的糯米饭与石灰浆糊混合在一起,作为填充材料,涂抹在缝隙中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填充缝隙,还能使石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据说,为了修建这座石桥,当时耗费了数千斤糯米,可见工匠们为了保证石桥的质量,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传统的建筑工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让灵芝石桥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一座不朽的建筑丰碑。

五、适合人群广泛

(一)历史文化爱好者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灵芝石桥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站在桥上,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清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段实甫为母尽孝、倾其所有修建石桥的感人故事,到石桥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传奇经历,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石桥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道缝隙,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当地的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在这里,他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古代桥梁建筑的工艺和技术,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可以探寻孝道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体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魅力。

(二)摄影爱好者

灵芝石桥周边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题材。春天,石桥旁的田野里百花盛开,五彩斑斓的花朵与古朴的石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夏天,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石桥在绿树和碧水的环绕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典雅,此时拍摄的照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秋天,金黄的稻田和火红的枫叶将石桥装点得如梦幻般美丽,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冬天,当石桥被白雪覆盖,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宛如一个童话世界,这样的美景更是不容错过。

除了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石桥本身也是绝佳的拍摄对象。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包括多墩多孔的结构、严丝合缝的石条拼接以及独特的棱子形桥墩,在光影的变幻下,展现出不同的美感。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桥面上,还是傍晚的余晖为石桥披上金色的外衣,都能拍摄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照片。

(三)亲子家庭

带着孩子来到灵芝石桥,就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教育意义的亲子之旅。孩子们可以在石桥周边的田野里尽情奔跑嬉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释放他们的天性。家长们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亲近自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同时,灵芝石桥背后的历史故事也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段实甫修建石桥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孝道的力量,学习古人的善良和奉献精神。在参观石桥的过程中,还能向孩子介绍古代桥梁的建筑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六、游玩注意事项需牢记

(一)文物保护

灵芝石桥作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我们在游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规定 。不要在桥体上随意涂刻、刻画,保持石桥的原始风貌。在欣赏石桥的过程中,不触摸、攀爬石桥的建筑构件,避免对其造成损坏。爱护周边的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共同维护这片珍贵的历史遗迹。

(二)安全问题

在桥上行走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需有家人陪同。石桥年代久远,桥面上的石条可能存在磨损或不平整的情况,行走时要放慢脚步,小心滑倒。同时,不要在桥上追逐打闹,避免发生意外。

(三)天气因素

出行前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 。如果遇到雨天,石桥的石条会变得湿滑,行走时务必格外小心,最好穿上防滑的鞋子。在暴雨或洪水季节,应避免前往石桥,以免发生危险。若是晴天,阳光强烈,要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遮阳帽、太阳镜和防晒霜等物品,保护好自己的皮肤。

七、结语

黄冈英山灵芝石桥,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古老桥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段交通要道,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道缝隙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从它的历史渊源中,我们感受到了段实甫的至孝之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从它的建筑特色中,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高超技艺和非凡智慧;从它周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中,我们体会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还是亲子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亲近自然、感受历史的绝佳去处。

在前往灵芝石桥游玩时,我们务必牢记文物保护、安全和天气等注意事项,让这次旅行不仅充满乐趣,更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大家都能踏上这片土地,亲身感受灵芝石桥的独特魅力,与它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