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湖北黄冈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73号
2025-03-04
在黄冈市黄梅县,有一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地方 —— 汤用彤纪念馆。它静静地坐落在黄梅一中的校园内,像是一位无声的智者,诉说着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波澜壮阔的学术人生。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对汤用彤先生的崇高敬意与深切缅怀,更是一扇通往深厚国学文化殿堂的大门。当你踏入这片宁静的天地,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场充满知识与启迪的参观之旅就此展开 ,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寻这位国学大师的一生,感受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汤用彤先生于 1893 年出生,祖籍湖北黄梅 ,成长于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自幼便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深厚的家学渊源为他日后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前,他离开父亲的教馆,前往北京顺天府学堂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新式教育,还与梁漱溟共读印度哲学与佛教典籍,开启了对哲学与佛学的探索之门。1912 年,汤用彤考入清华学堂,与吴宓、柳诒徵结为好友,相互切磋学问 。1916 年毕业后,他考取官费留美,却因治疗砂眼而暂时留校任教,兼任《清华周刊》总编辑。1918 年,他终于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程,先后在汉姆林大学和哈佛大学深造,与陈寅恪一同学习梵文、巴利文及佛学,同时进修西方哲学 。在哈佛期间,他与陈寅恪、吴宓并称 “哈佛三杰”,这段求学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使他能够融会贯通中西文化。
回国后的汤用彤,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大等多所知名学府担任教授。在南开大学任教期间,他开设并讲授了 “逻辑”“西洋哲学史”“现今哲学”“实用主义”“社会学纲要”“伦理学”“宗教哲学”“佛学史” 等十余门课程,为南开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北大,他更是倾注心血,花费近 4 年时间完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定稿,这部著作成为中国佛教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佛教从印度传入到唐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以及佛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相互关系 。此外,他还著有《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论稿》等作品,在国学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 ,成为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够通晓中西文化、融合华梵思想、融汇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
为了纪念汤用彤先生丰硕的学术成就,再现大师的崇高风范,弘扬民族国学文化,黄梅县社会各界于 2012 年 10 月 3 日正式动工兴建汤用彤纪念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金筹集、史料收集等。但黄梅县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筹资 300 万元,为纪念馆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汤一介为代表的汤用彤后代心系桑梓,热情捐献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资料,北京大学也为纪念馆史料的收集、整理、复印、复制以及有关史实的文字说明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经过两年的精心建设,这座占地面积约 8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1300 平方米的纪念馆终于落成 ,它承载着汤用彤先生的学术精神,也成为黄梅县重要的文化地标。
汤用彤纪念馆坐落于黄梅一中校园内,具体地址为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大道 198 号附近 。其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黄梅一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学府,为纪念馆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如果你选择驾车前往,从黄梅汽车站出发,可先驶入人民大道,接着右转进入建陶路,随后左转进入大众路,再右转进入西河路,最后沿黄梅大道行驶,便能轻松抵达黄梅一中,汤用彤纪念馆就在校园之中。如果乘坐公共交通,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像汇景台、体育活动中心、实验中学、梦想城等 ,可换乘黄梅 7 路、黄梅 3 路、黄梅 8 路等公交线路,在黄梅一中站下车即可 。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都能方便快捷地找到这处文化坐标,开启一场与国学大师的跨越时空对话。
步入汤用彤纪念馆,仿佛踏入了一座知识的宝库,馆内收藏的丰富资料令人目不暇接 。这里有 258 张(幅)照片,它们像是时光的碎片,拼凑出汤用彤先生不同人生阶段的模样。从他年少时在学堂求学的青涩身影,到留美期间意气风发的神态,再到回国后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在书房中潜心研究的专注神情,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记忆,让我们得以直观地感受他的人生轨迹 。53 张字迹则是他思想的直接呈现,或工整秀丽,或笔走龙蛇,透过这些笔墨,我们似乎能看到他在撰写著作、批改学生作业、与友人书信往来时的情景,感受到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除了照片和字迹,馆内还陈列着大量的物品和书籍。其中,汤用彤先生所著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等权威性经典著作更是备受瞩目 。在展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区域,不仅有书籍的原本,还配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手稿片段以及后人对这部著作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展示,我们能够了解到汤用彤先生在撰写这部著作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如何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如何深入研究佛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以及这部著作对后世佛教史研究产生的深远影响 。《魏晋玄学论稿》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阐述了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和思想内涵,展示区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书中的重要观点进行解读,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魏晋玄学这一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哲学思潮 。这些珍贵的藏品,生动地呈现了汤用彤先生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让我们仿佛与这位国学大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领略到他的大师风范和学术魅力 。
汤用彤纪念馆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吸引着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为他们提供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 。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这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学习殿堂 。中学生可以在这里汲取丰富的知识养分,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为自己的文史哲学习打开新的视野。馆内陈列的汤用彤先生的著作以及相关的研究资料,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哲学和文化等学科知识,培养对这些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大学生则可以借助这里的资源,开展更深入的学术研究,与汤用彤先生进行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 。比如,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汤用彤先生对佛教史、魏晋玄学的论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从汤用彤先生的学术思想中获得启发,拓宽自己的哲学思维 。
对于学者来说,汤用彤纪念馆更是一个研究的宝藏之地 。这里丰富的馆藏资料,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素材 。研究中国佛教史的学者,可以深入探究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对佛教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独特见解,进一步挖掘佛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规律 ;研究魏晋玄学的学者,能从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论稿》以及馆内的相关展示中,获取更多关于魏晋玄学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思路,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
而对于普通游客,汤用彤纪念馆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寻找一处宁静之地,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汤用彤纪念馆便是这样一个好去处 。漫步在馆内,欣赏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介绍,了解汤用彤先生波澜壮阔的学术人生,感受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能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获得心灵的滋养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仅仅想在闲暇时光寻找一份精神慰藉,汤用彤纪念馆都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为他们带来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
汤用彤纪念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 9:00 - 17:00(16:30 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在前往参观之前,一定要提前确认好开放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避免因时间冲突而无法参观 。比如,你计划周末去参观,就需要注意周日的闭馆时间,确保在 16:30 之前到达,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欣赏馆内的藏品 。
当你踏入纪念馆,就进入了一个需要保持安静、整洁的文化空间 。请严格遵守馆内的秩序,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参观者的体验 。在参观过程中,也不要触摸馆内的展品,这些展品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触摸可能会对它们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就像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被精心保护的文物一样,汤用彤纪念馆的展品也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去对待 。
关于拍照,馆内允许拍照,但禁止使用闪光灯 。这是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尤其是紫外线和高能可见光,会触发文物材质的分子键断裂或氧化反应 。比如,日常生活中,丝绸、纸张等有机质材料因为过度光照逐渐脆化、发黄,而在敦煌壁画中,我们也能看到朱砂等矿物颜料因紫外线照射导致颜色褪变 。如果使用闪光灯拍摄,瞬间释放的高能量,能引发文物局部升温,造成多层结构文物表里因热胀冷缩差异而开裂 。所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展品,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它们的原貌,请在拍照时关闭闪光灯 。在参观过程中,不妨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用心感受汤用彤先生的学术精神和文化魅力 。
参观汤用彤纪念馆,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学术之旅,让我们对这位国学大师的一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的国学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汤用彤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他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寻找着真理的光芒,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的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
这座纪念馆不仅仅是陈列物品的场所,更是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们可以汲取到无尽的知识养分,感受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它激发着我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鼓励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
如果你也渴望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感受国学大师的智慧与风采,不妨来汤用彤纪念馆走一走、看一看 。相信你一定会被这里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感悟 ,在与历史和文化的对话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前行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