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禹王城遗址攻略

2025-03-24

一、禹王城遗址在哪

禹王城遗址位于湖北省黄冈城区禹王街道办事处,具体处于黄冈城区西北侧,在黄(州)团(风)公路的西面约 50 米处 。它就像是一位历史的守望者,静静伫立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周边交通较为便利,若是从黄冈城区出发,沿着黄(州)团(风)公路前行,便能轻松找到它的踪迹。

从地理位置上看,禹王城遗址西距长江大堤 2 公里,曾经的它原滨临长江,西面有 2 处港口,这在古代交通中,为其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而在其东面,则是自然的湖泊泽地,如今的黄婆汊等湖区,在过去可能是一片广袤的水域,与西面的长江相互呼应 。城址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又有天然的水域环绕,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它的北面地势开阔,南面则有龙王山脉作为依托,这种独特的地形,既有利于城市的防御,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二、历史溯源:千年古城的兴衰变迁

(一)早期起源与发展

禹王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期,它的诞生与楚国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时,楚国国力强盛,不断向外扩张领土 。据《黄州府志》记载,楚灭邾(今山东邹县)后,徙国君邾子移居于此,于是便有了邾城,也就是禹王城的前身。这一迁移活动,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居民,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使得这里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城邑发展起来。

从地理位置上看,禹王城原滨临长江,西面有 2 处港口,便利的水运条件使其成为了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周边的湖泊泽地,如黄婆汊等湖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 。城址所处的平坦地势,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规划,而北面的开阔地和南面的龙王山脉,则为城市的防御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二)各朝代更迭中的禹王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禹王城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其政治、军事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汉代,这里设置了邾县,成为了区域政治中心。当时的邾县,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汉代遗物,如泥质灰陶和瑳砂灰陶绳子纹筒瓦、板瓦残片等,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制陶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隋朝时期,禹王城为永安郡治,其地位进一步提升。永安郡的设立,使得禹王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更为集中的管理和发展。此时的禹王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也是区域经济交流的中心。

唐中和元年(885 年),州、县治迁至禹王城 ,这里成为了黄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唐代,禹王城的城市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建筑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从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中,可以推测当时的禹王城可能已经有了较为繁华的街道和市场,商业活动十分活跃。

然而,晋咸康四年(338 年),禹王城毁于战乱 。这场战乱给禹王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城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经济陷入了停滞。此后,禹王城虽然在一些朝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和发展,但始终未能恢复到昔日的辉煌。

(三)名称演变历程

禹王城的名称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最初的邾城,到女王城、汝王城、吕阳城、永安城,再到现今的禹王城,每一次名称的变化都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

最初,这里被称为邾城,是因为楚国灭邾后,将邾国国君迁徙至此,为了纪念邾国,便将此地命名为邾城。在《水经注・江水》中就有记载:“江水又东,迳邾县故城南,楚宣王灭邾,徙于此。” 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东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这里称 “邾县故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江水又东迳邾县故城南,楚宣王灭邾,徙居于此,故曰邾也。汉高帝元年,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都此。晋咸和中,庾翼为西阳太守,分江夏立。咸康四年,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俊共镇之,为石虎将张格度所陷,自尔丘墟焉。”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邾城被毁之后的百年间,这里没有正式改名,但邾城之名也不再用了,所以《水经注》以 “邾县故城” 名之。

隋唐时期,这里称 “永安城” 或 “永安戌”。隋大业三年 (607 年),朝廷改 “黄州” 名为 “永安郡”,至唐武德三年 (620 年),“永安郡” 改称 “黄州”,所以隋唐之际的 “永安郡” 名号存在 13 年。虽然永安郡城在今武汉市新洲城区,但朝廷在邾城旧址扎有驻军,称 “永安戌”,其地又称 “永安城”。

大约自北宋始,这里除了拥有正式名称 “永安城” 外,还有民间通俗称呼:“女王城”。北宋苏东坡在《记黄州故吴国》中记载了 “女王城” 俗称的来历:黄州隋永安郡 昨日读《隋书地理志》,黄州乃永安郡。今黄州东十五里许有永安城,而俗谓之 “女王城”,其说甚鄙野。而《图经》以为春申君故城,亦非是。春申君所都,乃故吴国,今无锡惠山上有春申庙,庶几是乎?在他的《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和《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中,都直呼此地为女王城。在邾城西城垣,有烽火台,遗址尤存,俗称 “望夫墩”,相传楚王之女出嫁后居邾城,常于此登台眺望大江,盼望夫君归来。这一传说也为女王城的名称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明代,这里还有 “黄歇垒” 之称,明万历三十六年《黄冈县志》卷之一记载:“黄歇垒,在县北十五里,即永安城,楚黄歇所都也。” 此外,明代还称此地为吕阳城、汝王城。至于为何会有这些名称,目前尚无定论,但可能与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物或方言等因素有关。

民国至今,这里被称为禹王城。关于禹王城名称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因为 “邾”“汝”“女”“吕”“禹” 等字音相近,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讹传为禹王城。另一种说法则是与当地的传说有关,相传大禹曾在此治水,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便将此地命名为禹王城。

三、特色亮点:领略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一)古城建筑结构

禹王城的建筑结构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其整体呈长方形,南北走向 ,就像是一座经过精心规划的历史之城。城垣大部分保存较好,周长约 5.5 千米,南北长 1280-1420 米,东西宽 610-740 米,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宏大 。城垣残高 5—8 米,宽 8—15 米,在南北城垣各有一宽 5—7 米的缺口,东部城垣有二个 6—7 米的缺口,这些缺口处便是城门遗址,曾经是人们进出城市的通道,见证了无数的商旅往来和战争烽火 。

城址东、南、北三面修有土筑城墙,西面则依托龙王脉山体支撑,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 。原滨长江,西面有 2 处港口,这在古代交通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使其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城垣四角外有面积约 150-250 平方米、残高 5-8 米的夯筑圆形台基,其中西南城角外一座称 “望夫墩”,远近闻名。这些台基可能与军事防御、瞭望观察之类设施有关,是古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外三面的护城河还依稀可辨,它曾经环绕着城市,为城市的安全提供了又一层保障 。

走进禹王城,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站在城垣上,感受着历史的风从耳边吹过,想象着当年这里的热闹景象:城门口人来人往,商人们带着货物进进出出;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城墙上士兵们站岗放哨,守护着城市的安全。每一处建筑遗迹,都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记录着禹王城的兴衰变迁。

(二)丰富的出土文物

禹王城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文物,犹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大门。据不完全统计,禹王城郊外共清理发掘墓葬近 200 座,城内出土了大量东周至汉代的文物 。这些文物种类繁多,包括铜剑、戈、锛、车马器、蚁鼻钱、泥质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筒瓦、板瓦残片等 。其中,鸟架悬鼓、二十三孔木瑟和 8 枚竹简为鄂东首次发现,它们的出土,填补了鄂东地区在这方面的历史空白,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艺术、音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在这些出土文物中,春秋时代的 “许公买铭文铜簠”,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铭文,为研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战国 “之铸铭文铜剑”,剑身锋利,铭文清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军事文化和铸造技术;汉代的 “三翼龙座铜九连灯”,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由底座、主干、分支灯体三大部分组合而成,底座为三尊翼龙,每尊龙的尾部与相邻的龙颈勾连,做成张腿爬行的运动状态共同衔咬着直立的主干,使灯座富有很强的动感,直立的主干和九条错落安置的分支,满足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照明需求,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灯具,更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

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们的出土,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水平,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三)文化融合的见证

禹王城及周边古墓群等遗存,就像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包含着典型楚国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南蛮文化与本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

从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楚国文化的影子,如铜器上精美的纹饰、陶器的制作工艺等,都体现了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发现中原文化的影响,如一些器物的造型和风格,与中原地区的文物有着相似之处 。这种文化的融合,反映了当时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说明了禹王城在古代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

禹王城作为中原邹鲁文化与南方荆楚文化融合的实证,对于研究中国先秦文化发展脉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它见证了不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碰撞与融合,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禹王城及周边古墓群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

四、适合人群:各类游客的文化盛宴

(一)历史文化爱好者

对于那些痴迷于历史文化的爱好者来说,禹王城遗址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这里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价值,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深深吸引着他们。在遗址中,他们可以沿着古老的城垣漫步,触摸着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城墙,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遗迹,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从东周时期楚国的军事重镇,到秦汉时期衡山郡的郡治和衡山国的国都,再到晋代邾县的治所,历史的脉络在这里清晰可见。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深入探究历史的变迁,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眼前的实物相结合,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二)考古探险爱好者

禹王城遗址内大量的古墓群以及历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为考古探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惊喜的探索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跟随考古队的脚步,参与到考古发掘的现场,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挖掘出一件古老的文物时,那种兴奋和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从出土的铜剑、戈、锛、车马器等文物中,他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的军事文化;从蚁鼻钱等货币中,他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经济状况;从泥质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筒瓦、板瓦残片中,他们可以推测出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每一次的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亲子家庭

家长们若是带着孩子来到禹王城遗址,这将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当他们站在古老的城垣下,看着那些高大的城墙和古老的城门,心中会充满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和敬畏。在参观出土文物时,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那些精美的铜器、陶器等,了解古代的艺术和工艺。家长们可以在一旁为孩子们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这种实地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书本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文化知识 。

五、游玩注意事项:文明游览,守护历史遗迹

(一)遵守文物保护规定

禹王城遗址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记忆,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在游览过程中,请务必严格遵守文物保护规定,切勿触摸、攀爬古城墙和遗址建筑。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遗迹,表面可能已经十分脆弱,我们的触摸和攀爬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随意丢弃垃圾、刻画涂鸦等破坏文物和周边环境的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我们要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它们的独特魅力。

(二)安全问题

在参观禹王城遗址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遗址年代久远,部分地面可能存在不平整的情况,尤其是在城垣周边行走时,大家一定要格外小心,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因地面不平或其他原因导致摔倒受伤。在参观出土文物时,也要按照指示牌和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序参观,不要拥挤推搡,确保自身和文物的安全。

(三)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当地可能存在一些与遗址相关的风俗习惯或禁忌,在游玩时,我们要尊重当地文化,提前了解并遵守这些习俗。比如,在一些传统的祭祀活动期间,要保持安静和庄重,不要随意打扰。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也要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以文明的姿态游览禹王城遗址,留下美好的回忆。

六、结语: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

禹王城遗址,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它不仅是黄冈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城的建筑结构到丰富的出土文物,从多元文化的融合见证到适合各类人群的文化盛宴,禹王城遗址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去了解。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遗迹和文物,让我们能够触摸历史、感受历史。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考古探险爱好者,还是亲子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身前往禹王城遗址,踏上这段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探寻历史的足迹,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