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蕲春县简介

2024-12-27

蕲春初印象:千年古县展新颜

蕲春,宛如一颗镶嵌在湖北东南部的璀璨明珠,大别山南麓的钟灵毓秀与长江中游北岸的雄浑壮阔在此交融,共同孕育出这片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土地。其历史的长河悠悠流淌,自公元前 201 年西汉高祖六年建县起,悠悠两千余载岁月,历经无数朝代的更迭变迁,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与传奇,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医药文化的神圣殿堂。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诞生于此,他穷其一生、呕心沥血撰写的《本草纲目》,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于世界医药学的巅峰。这部皇皇巨著,详细记载了 1892 种药物,而仅蕲春境内就拥有其中 700 余种,仿佛一座天然的药物宝库。踏入这片土地,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淡淡的药香,那是历史与自然交织而成的独特气息,诉说着蕲春与中医药文化割舍不断的渊源。2016 年,蕲春县更是被中国中医药协会授予 “中国艾都” 的光荣称号,艾草产业蓬勃发展,艾灸疗法传承千年,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热门选择。

蕲春,还是一座人文荟萃的灵秀之地。从古代的文人墨客到近现代的仁人志士,无数杰出人物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这片天空。辛亥革命先驱詹大悲,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推翻封建帝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国学大师黄侃,在学术的海洋中畅游,其深厚的国学造诣令世人敬仰;文学评论家胡风,以犀利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文学批评领域独树一帜。据不完全统计,蕲春走出了 4300 多名教授博士和专家学者,他们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蕲春赢得了 “教授县” 的美誉,这不仅是蕲春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传承与发展的生动体现。

走进蕲春,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古老的文化底蕴与现代的蓬勃生机交相辉映。漫步在街头巷尾,既能感受到历史遗迹所散发的古朴韵味,又能看到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崭新风貌。这座千年古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奥秘,领略它的风情,感受它的温度。

历史溯源:穿越时光的蕲春记忆

蕲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其历史的源头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据晋代刘伯庄《地名记》记载:“蕲春以水隈多蕲菜(水芹菜)”;北宋乐史《太平环宇记》承其说:“蕲,—— 名水芹,蕲春意为蕲菜之春”,由此可见,蕲春之名,源于其丰富的蕲菜资源,这独特的命名方式,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蕲春历经了诸多朝代的更迭与变迁,其建制与归属也随之不断改变。夏代,蕲春位于九州中的扬州之域;商及西周时期,承袭夏代,仍属扬州;春秋时期,蕲春属楚国;战国时,蕲春属楚国的九江郡。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蕲春属九江郡;秦末,归衡山郡。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 201 年),蕲春正式建县,治所位于今八里湖的土门城。建县时,县境广阔,包括今蕲春、浠水、罗田、英山等县及广济县西部(积布矶以西)境域。自此,蕲春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这片区域的重要行政中心。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 47 年),汉在蕲春置侯国,封陈浮为蕲春侯,传三世,国除后复为蕲春县。

东汉献帝建康十三年(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战的风云变幻,使得蕲春的归属发生了改变。战后,蕲春属吴,孙权在此置蕲春郡,治蕲春,辖蕲春、邾县、寻阳,上隶扬州,蕲春由此成为东吴政权的重要据点,在军事与政治上的地位日益凸显。

西晋永兴时期(公元 357 年),寻阳县治徙江南(改名浔阳县),其江北地(今黄梅县、武穴市东部)并入蕲春,蕲春隶属于豫州的西阳国。东晋太元三年年(公元 378 年),因孝武帝避其母 “阿春” 讳,改蕲春县为蕲阳县,隶属南豫州南新蔡郡,这一字之变,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蕲阳之名沿用至南齐,共 108 年,见证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与发展。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不安,蕲春县的归隶变化频繁,犹如风中的浮萍。刘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 448 年),析蕲阳县西部希河之西置希水县,蕲河西至希河东置蕲水县,蕲阳县仍属南新蔡郡,后重归豫州。南齐武帝永明四年(公元 486 年),改蕲阳县为齐昌县,沿用至隋初,共 112 年,故后人或称蕲春为齐昌,这一时期的名称变化,反映了政权的更迭与地域的重新划分。同时,南齐还置齐昌郡,辖阳塘、保城、齐昌、永兴四县,上隶豫州,蕲春在区域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依然重要。南梁武帝时,改蕲州为罗州,又复改为蕲州,齐昌郡、齐昌县均属蕲州,蕲春成为这一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隋唐时期,天下一统,隋统一全国后(公元 589 年),撤原州、郡,实行州、县两级制,置蕲州总管府,辖齐昌、蕲水等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改蕲州总管府为蕲州;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 589 年),复 “蕲春” 县名,这一系列的行政变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优化地方行政管理。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 607 年),改蕲州为 “蕲春郡”,领蕲春、蕲水、浠水、黄梅、罗田五县,蕲春郡成为隋朝在这一地区的重要行政单位,负责管理周边各县的事务。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改 “蕲春郡” 为蕲州,治蕲春,仍领 5 县,同年,并蕲水于蕲春,同时析蕲春县东分置永宁县,蕲州的行政区域和建制进一步调整,以适应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需求。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改蕲州为 “蕲春郡”,改永宁县为广济县,蕲春郡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 4 县,这一时期的名称变化,反映了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 758 年),复 “蕲州” 名,属淮南道,蕲州在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代,曾在府、州之置 “路”,蕲州属淮南路,仍治蕲春,领 4 县。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 1072 年),淮南路分为东、西南路,蕲州隶属淮南西路,领县增加了罗田,为 5 县,因地界金国,蕲州建为防御州,成为宋朝抵御北方政权的重要军事防线之一,其军事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元初,改 “蕲州” 为 “蕲州路”,治所及领属县同宗。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 1275 年),置淮西宣抚司于蕲州路。至元十四年(公元 1277 年),改 “蕲州路” 为 “蕲州总管府”,置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公元 1286 年),直隶湖广行省,逾六年,复隶淮西道。元末,蕲州路先后为农民起义军 “天完” 和 “三又” 政权所据,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见证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明清时期,蕲春的历史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元末(公元 1364 年),朱元璋改 “蕲州路” 为 “蕲州府”,治蕲春,上隶湖广行省,领蕲春、浠水、广济、黄梅、罗田 5 县,蕲州府成为明朝在这一地区的重要行政机构,负责管理地方事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 1376 年),降蕲州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布政司,撤蕲春县,以州领县事,外领 5 县,这一行政变革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 年),蕲州辖县蕲水、罗田两县划出蕲州,属黄州府管辖,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蕲州的行政区域进一步缩小,但仍然在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英宗正统十年(公元 1445 年),荆王朱瞻纲自江西建昌迁蕲,建荆王府于蕲州城,荆王府的建立,为蕲春带来了繁荣与昌盛,使其成为当时的文化、经济中心之一,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艺术和建筑风格的发展。

清初,蕲州领县如归末,属黄州府,上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康熙三年(公元 1664 年),蕲州不再领县,仍属黄州府,因当年改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蕲州上隶湖北省,蕲州的行政地位和归属在清朝时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其作为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域,继续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中华民国成立(公元 1912 年)后,裁州,复 “蕲春县”,直属湖北省,民国三年(公元 1914 年)蕲春县属江汉道,蕲春县的行政体制适应了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后,蕲春县隶湖北黄冈行政区,旋改隶黄冈专区。1970 年黄冈专区改称黄冈地区,蕲春县属黄冈地区。1995 年 12 月,撤销黄冈地区,设立黄冈市,蕲春县属黄冈市,蕲春县在新中国的行政体系中,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蕲春不仅是行政区域的划分,更是文化、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交融与发展。它见证了朝代的兴衰更替,也承载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与创造。这里曾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无数英勇的将士在此浴血奋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这里也是交通要塞,连接着四方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融合。蕲春,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等待着后人去探索、去发现、去传承。

三、人口新貌:活力蕲春的蓬勃力量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蕲春县的户籍人口数量达到 97.86 万人(2024 年初数据),常住人口则为 76.04 万人(2023 年末数据),这一数据反映出蕲春县人口流动的现状以及在区域人口格局中的地位。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点。0-14 岁人口占比为 21.77%,这一比例意味着蕲春县拥有较为充足的青少年人口资源,他们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之星,为教育、文化等领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储备。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 59.17%,这是蕲春县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辛勤耕耘,为县域经济的增长贡献着智慧和汗水,推动着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9.07%,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4.58%,这表明蕲春县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趋势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社会保障压力的增大等,但同时也蕴含着银色经济的发展机遇,如老年康养产业、医疗保健产业等的兴起。

从人口性别结构来看,男性人口占比 51.38%,女性人口占比 48.62%,性别比为 105.68,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这种平衡的性别结构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以及人口的自然繁衍。

近年来,蕲春县的人口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为家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一些在外求学或工作的蕲春籍人士,被家乡日益完善的产业体系、优惠的人才政策以及浓郁的家乡情怀所吸引,纷纷投身于蕲春的建设之中,他们在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蕲春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蕲春县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城镇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城镇化率达到 42.3%(2023 年末数据),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享受着城镇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这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缩小了城乡差距,提升了整个县域的发展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人口的稳定增长和合理结构为蕲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保障了各产业的生产运营,推动了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工业领域,众多劳动力参与到各类企业的生产线上,使得蕲春的制造业能够保持稳定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在农业方面,劳动力的投入确保了农作物的种植、收割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助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同时,不断增长的人口也带动了消费市场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动力。而且,人口素质的逐步提升,为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提供了人才保障,使得蕲春县在科技研发、文化艺术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一步提升了蕲春县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着蕲春县向着更加繁荣、和谐、美好的未来迈进。

四、自然瑰宝:山水蕲春的生态华章

(一)地质地貌奇观

蕲春县的地形狭长宛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船,在大地的怀抱中静卧,其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复杂多样,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壮丽画卷。北部山区层峦叠嶂,群山巍峨耸立,似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峡谷幽深静谧,其间瀑布飞泻而下,水花四溅,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风光峻美,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部丘陵地带岗峦起伏,绿树成荫,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风景旖旎,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南部平畈围区湖泊棋布,港汊纵横交错,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渔舟在水面上轻轻飘荡,渔稻飘香,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水乡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境内最高点为青石镇境内的云丹山主峰,海拔高达 1244.1 米,它宛如一位巨人屹立在天地之间,俯瞰着整个蕲春大地,山顶云雾缭绕,仿若仙境,给人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感觉。最低点为八里湖农场境内的龙凤寺闸,海拔仅 12 米,与云丹山主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高一低之间,展现出蕲春地势的起伏变化和山水相依的独特魅力。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长河中,蕲春县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演变,这些复杂的地质过程塑造了如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北部山区的岩石主要由古老的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这些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奇峰异石、深谷幽壑的壮美景观。而南部平畈围区则是由长江冲积平原和湖泊沉积物堆积而成,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农业生产和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气候温润宜人

蕲春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排的一场华丽乐章。春季,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气温逐渐回暖,春雨如油,滋润着这片土地,田野里的油菜花金黄灿烂,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夏季,阳光明媚而热烈,气温较高,但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覆盖,并不显得过于炎热,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为人们提供了清凉的避暑胜地,人们可以在溪边嬉戏玩耍,感受大自然的恩赐;秋季,天高气爽,天空湛蓝如宝石,气温适中,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稻穗金黄,果园里果实累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枫叶渐红,为大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冬季,气候温和,偶尔会有雪花飘落,给大地披上一层洁白的银装,宛如童话世界一般,宁静而美丽。

这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达到 1146.3 毫米,充沛的降水为河流、湖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使得蕲春的水资源丰富多样。全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蕲河作为主要河流,宛如一条丝带贯穿全境,其支流众多,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众多的湖泊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赤龙湖、赤东湖等湖泊面积广阔,湖水清澈,不仅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湖边垂钓、散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同时,蕲春县的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达到 1700.7 小时,充足的阳光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植被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较高。丰富的植被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仿佛是一座天然的绿色氧吧,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这种温润宜人的气候条件,为蕲春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和光照,使得这里能够种植多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油菜、茶叶、中药材等,农产品品质优良,产量丰富,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远销全国各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优越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也为蕲春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蕲春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推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蕲春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旅游盛宴:蕲春的诗与远方

(一)历史文化古迹游

  1. 蕲州古城:蕲州古城宛如一位历史的长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始建于南宋景定四年(公元 1263 年),历经岁月的洗礼,虽历经战乱多有坍塌,但依然保留着独特的历史韵味。现存的北门城门 —— 雄武门,高 3.8 米、宽 2.6 米,门两侧墙体下半部分由坚固的 “猪肝石” 砌筑,上部用青砖砌筑及夯顶,顶上的医圣阁更是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气息。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之中,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街边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古城内曾有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座庙,佛道盛行,这些古迹虽大多已不复存在,但从遗留的痕迹和文献记载中,仍能想象出当年的繁华盛景。这里曾是路、府、州的治所,政治、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宋元明清时期,依托长江水运,明仁宗之子朱瞻堈在此建立了荆王府,使得蕲州古城成为当时的重要城市之一,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奇。

  1. 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纪念馆位于蕲州镇东风景秀丽的雨湖畔,是为纪念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而建。全馆占地面积 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前庭后院式,包括停车广场(含四贤牌坊)、本草碑廊、生平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六大部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药物标本和名人题词,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馆名,彰显着其独特的地位。走进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与李时珍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在生平纪念馆中,通过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展示,展现了李时珍一生的坎坷经历和不懈追求;药物馆内,各种药物标本琳琅满目,让人直观地了解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百草药园里,种植着众多的中药材,芬芳四溢,不仅是一个科普教育的场所,更是一个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的好去处。李时珍纪念馆不仅是对李时珍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自然风光揽胜游

  1. 云丹山:云丹山主峰海拔 1244 米,是大别山东南第一峰,宛如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蕲春的大地上。这里山峦起伏,群峰竞秀,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山上的太平避暑山庄、高山湿地烂泥滩、线粉槽瀑布、太平水库、云丹水库等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太平避暑山庄隐匿于山林之中,是避暑度假的绝佳去处,夏季平均温度 22°C,凉爽宜人。清晨,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云海翻腾,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红日从云海中喷薄而出,光芒万丈,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壮美与神奇。山间的奇松怪石形态各异,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猴子观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野猪、野羊等野生动物一百余种,有野鸡、画眉等鸟类 80 多种,漫步在山林中,不时能听到鸟儿的歌声和动物的叫声,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云丹山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胜地,还是一个户外运动的天堂,适合登山、攀岩、山地穿越、野营、溯溪、漂流、滑翔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吸引着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挑战自我,亲近自然。

  1. 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展现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这里地貌类型属长江冲积平原湖滩地貌,集丘陵、湖泊、湿地等自然景观于一身,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公园内分布有野生鸟类 145 种,国家 Ⅰ 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白鹤、黑鹳、白枕鹤等,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小天鹅、白琵鹭、鸳鸯等 9 种,这些珍稀鸟类在湖面上栖息、觅食、飞翔,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常有鱼儿跃出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水生植物种类繁多,有莲、藕、菱、芡实、蒲草等,夏季荷花盛开,香气扑鼻,荷叶田田,随风摇曳,宛如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公园还设有湿地生态保护核心区、湿地生态保育区、野生水禽保护区、湿地生态展示区、湿地生态修复区、湿地生态体验区等多个功能区,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在这里,人们可以乘船游览湿地,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也可以参加湿地观鸟活动,近距离观察珍稀鸟类的生活习性,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六、舌尖蕲春:味蕾上的风土人情

(一)特色食材

蕲春,这片丰饶的土地,犹如一座天然的宝库,孕育出了众多独具特色的食材,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 “蕲春四宝”—— 蕲蛇、蕲龟、蕲竹、蕲艾。

蕲蛇,其性温味甘咸,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之功效,是治疗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等疾病的良药。在古代的医药典籍中,就有诸多关于蕲蛇药用价值的记载,其药效显著,备受医家推崇。蕲龟,又称绿毛龟,不仅形态独特,观赏性强,而且其龟甲、龟肉皆可入药,具有滋阴潜阳、益肾健骨之效,是滋补身体的佳品。蕲竹,色泽晶莹,竹节稀疏,篾质柔软,其制品如蕲簟、蕲笛等,工艺精湛,品质优良,曾是皇室贵族的珍藏之物,同时蕲竹还具有清热、泻火、熄风等药用价值,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蕲艾,植株高大,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深郁,叶厚纸质,被密厚长毛,取干叶揉之可成绒团,其形和质均属上品。《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具有温经、祛湿、散寒、止血等功效,是艾灸疗法的主要原料,如今已成为蕲春的一张亮丽名片,闻名遐迩。

除了 “蕲春四宝”,蕲春的优质稻米也不容忽视。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得天独厚,孕育出的稻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香甜,香气扑鼻。无论是煮成白米饭,还是用来制作各种糕点,都能让人品尝到大自然赋予的纯正味道。当地的蔬菜品种繁多,新鲜嫩绿,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营养。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翠绿的青菜、鲜嫩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等蔬菜,它们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此外,蕲春的水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境内的湖泊、河流中盛产各种鱼类、虾类和蟹类。其中,赤东湖的螃蟹以其蟹黄饱满、肉质鲜美而闻名遐迩,每到金秋时节,便是品尝螃蟹的最佳时机,人们纷纷品尝这道鲜美的湖鲜,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而蕲河中的鱼类,如草鱼、鲫鱼、鲢鱼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炖汤,都能让人回味无穷。这些丰富的水产资源,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口腹之欲,还远销各地,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二)传统名菜

  1. 蕲春泥鳅钻豆腐:这道名菜的起源充满了传奇色彩,据说其背后还有一段与明朝医圣李时珍相关的故事。相传,李时珍在为一位患者治病时,发现患者身体虚弱,需要补充营养,但又因家境贫寒,无法购买昂贵的食材。于是,李时珍就地取材,在河边捕捉了一些泥鳅,又从家中拿来豆腐,将泥鳅和豆腐一起放入锅中炖煮。在炖煮的过程中,泥鳅因受热纷纷钻进豆腐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菜肴。患者食用后,身体逐渐康复,这道菜也因此流传开来。

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选用小指粗的黄色活泥鳅,在清水中养一二天,让其将腹内脏物吐净。将锅置火上烧热,放上香油、葱花、姜米等佐料,把鲜嫩豆腐整块放入,再放入泥鳅,用文火慢烧。泥鳅受热后,会拼命往豆腐里钻,直到把豆腐捣烂。待到泥鳅不钻不动,豆腐呼呼作响时,加大火力,放入适量猪油、酱油、精盐、蒜泥、白醋、五香粉等调料,翻身焖一会,起锅时放点葱花即成。这道菜口感鲜嫩爽滑,泥鳅的鲜美与豆腐的嫩滑完美融合,味道醇厚,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其营养价值也极高,泥鳅肉质细嫩鲜美,味甘性平,具有暖中益气、解毒收痔之功,被誉为 “水中人参”;而豆腐则为食品中之极良者,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二者同烹,更具有进补和食疗功用,是一道既美味又养生的佳肴。

2. 药扁豆煲蹄花:这是一道具有浓郁蕲春特色的药膳,将黑猪蹄与蕲北药扁豆巧妙搭配,再加入八角、陈皮、草果等调料煲制而成。药扁豆具有消暑除湿、健脾强筋骨之功效,与富含胶原蛋白的黑猪蹄一起炖煮,不仅使菜肴醇厚而不腻,酥烂滑爽,还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在当地的餐馆中,这道菜的做法各有特色,但都注重食材的新鲜和火候的掌握。一般先将黑猪蹄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焯水去腥后备用;药扁豆提前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将猪蹄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药扁豆、八角、陈皮、草果等调料,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煲制数小时,直至猪蹄酥烂入味,汤汁浓郁醇厚。这道菜不仅在当地备受欢迎,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成为蕲春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三)风味小吃

  1. 蕲春酸米粉:作为黄冈市蕲春县的特产,蕲春酸米粉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它起始于明朝,清代时曾作为宫廷御膳,久负盛名。酸米粉选用优质早籼米经过自然发酵、15 道民间传统工序精制而成,成品晶莹剔透,酸爽入口,筋道感足,质地柔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可作主食,可充菜肴;风味独特,易于消化,老少皆宜。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是二次发酵,将早籼米放入当地特制的陶缸中浸泡 7 至 15 天左右,待米发酵变酸后,捞起磨成浆,再次放进陶缸中发酵。这种自然发酵的工艺,不仅赋予了酸米粉独特的口感,还使其含有丰富的益生菌,有助于促进消化吸收。在蕲春,有许多店铺专门售卖酸米粉,其中以彭思镇的酸米粉最为正宗。食用时,可将酸米粉冷水浸泡至软,然后进行炒、煮等烹饪方式。炒酸米粉时,可加入鸡蛋、青菜、腊肉等食材,翻炒均匀,香气四溢,口感爽滑,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主食;煮酸米粉时,可搭配各种汤料和配菜,如鸡汤、排骨汤、虾仁、香菇等,煮出来的酸米粉酸辣可口,汤鲜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1. 艾草韭菜盒:这是一道充满创意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将艾草与韭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制作出独特的美味。艾草,具有平喘镇咳、补湿散寒之功效,其独特的香气为韭菜盒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味。制作时,先将新鲜的艾叶洗净,焯水后切碎,与韭菜、鸡蛋、粉丝等食材混合,加入适量的盐、蚝油、香油等调料拌匀制成馅料。然后用面粉加水揉成面团,擀成薄饼状,将馅料包入其中,捏成半月形或圆形的盒子。最后放入平底锅中,用少量油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艾草韭菜盒外形酥脆,色泽金黄,咬上一口,外酥内嫩,艾香扑鼻,韭菜的鲜嫩与艾草的清香相互交融,味道十分美妙。在蕲春,艾草韭菜盒不仅是日常小吃,更是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节日期间备受欢迎的美食,它承载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蕲春新程:传承与奋进的未来

蕲春,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从西汉建县的初露端倪,到明清时期的繁荣昌盛,再到如今的蓬勃发展,蕲春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与传奇。

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如蕲州古城的雄武门、李时珍纪念馆的庄重典雅,无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云丹山的壮美秀丽、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和谐,让人流连忘返,沉醉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而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无论是蕲春泥鳅钻豆腐的鲜嫩爽滑,还是蕲春酸米粉的酸爽可口,都在舌尖上舞动着独特的风情,令人回味无穷。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蕲春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未来。凭借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蕲春积极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艾灸疗法传承创新,艾草产品琳琅满目,为人们的健康福祉贡献着力量;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融合,打造出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蕲春的独特魅力;现代农业稳步前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产业,让蕲春的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

蕲春,这颗镶嵌在湖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向着更加繁荣、和谐、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它既坚守着古老的文化根基,又不断开拓创新,在传承与奋进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蕲春将继续绽放光彩,吸引更多的人前来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共同见证它的蓬勃发展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