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特色美食之东坡饼

2024-12-28

黄冈瑰宝 —— 东坡饼

在湖北黄冈,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诸多佳肴承载着历史与地域的韵味,而东坡饼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作为当地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名点,东坡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黄冈人民生活中的一份温暖记忆,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它与大文豪苏东坡紧密相连,每一口酥脆香甜,都仿佛诉说着东坡居士的才情轶事,也见证着黄冈这座城市的岁月变迁。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寻常日子,还是招待宾朋的重要时刻,东坡饼都以其独特魅力,成为黄冈美食地图上不可或缺的地标,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探寻它背后的故事与美味。

一、东坡饼的历史溯源

东坡饼的诞生,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黄州的那段岁月紧密相连。元丰三年(公元 1080 年),因 “乌台诗案”,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仕途的失意,并未磨灭他对生活的热忱,反倒促使他寄情山水、深耕美食,与黄州的土地结下了深厚缘分。

彼时,黄州的西山灵泉寺是苏东坡常去之地,他在此与僧人们谈禅论道、品茗赋诗,心境渐趋平和豁达。相传,寺中僧人有心款待这位落寞名士,便用寺内清澈甘冽的泉水和面,精心制成一种油炸薄饼。饼成,色泽金黄透亮,宛如初升暖阳;质地轻薄酥脆,恰似风中秋叶。苏东坡品尝后,眼中满是惊喜,只觉香甜瞬间在舌尖绽放,酥脆之感更是妙不可言。他即兴挥毫,画饼题字 “东坡居士”,自此,这饼便有了 “东坡饼” 之名,声名逐渐传出寺院,在黄州民间落地生根。

另有一说,同样是在苏东坡困居黄州时,一晚他与安国寺继连和尚对弈至深夜,饥肠辘辘。和尚唤小和尚准备吃食,小和尚将剩余干面条倒入加了麻油的热锅,却因困倦打起盹来,待苏东坡寻至厨房,锅中面条已成焦香面饼。他试着尝了一口,酥脆与麻油香气完美融合,口感绝佳。随后,苏东坡将制作之法告知糕点作坊,东坡饼由此走向市井,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无论哪种传说,东坡饼都承载着苏东坡在黄州苦中作乐、随遇而安的豁达心境,它穿越千年时光,带着历史的温度与人文情怀,成为黄冈美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让后人得以在唇齿间品味那段悠远往事。

二、匠心独运的制作工艺

制作东坡饼,选料颇为讲究,需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其粉质细腻,能为饼身奠定蓬松酥脆的基础;新鲜鸡蛋必不可少,尤其是蛋清,富含蛋白质,既能增加面团的韧性,使其在拉伸、卷制过程中不易断裂,又能让饼在油炸后色泽金黄诱人;适量的盐用以调味,凸显面粉本身的香甜,恰似画龙点睛;小苏打则是面团蓬松的关键助力,能在受热时产生细密气泡,造就空心多层的美妙口感。而在传统做法里,灵泉寺的泉水因水质清冽甘甜、矿物质丰富,用其和面,能赋予面团独特的柔润与清香,为东坡饼注入灵魂,虽如今寻常人家难以取用,但优质的纯净水也能替代,延续这千年风味。

其制作过程精细繁复,恰似一场指尖上的艺术演绎。首先是和面,将面粉置于盆中,徐徐加入溶有盐、小苏打与蛋清的清水,边加边搅拌,面粉逐渐抱团后,反复揉匀,直至面团光滑不粘手,宛如一块温润软玉。揉好的面团移至案板,搓成均匀长条,揪成大小适中的面剂,搓成圆坨,放入抹了香油的瓷盘,饧面 10 分钟,冬日天冷,面团醒发缓慢,则需延长至 1 小时,此时面团似在沉睡积蓄能量,为后续的蜕变做足准备。

待面剂饧好,案板再次抹油,取出面坨轻轻一按,面团乖巧延展成薄如蝉翼的长方形面皮,从面皮两边向中间卷成双筒状,接着如拉面条般轻柔拉伸,约拉至 1 米长,再从两端向中间卷成一大一小两个圆饼,大圆饼垫底,小圆饼在上,放回香油盘中饧 5 分钟,让面团进一步舒展松弛,层次更丰富。

最考验技艺的当属油炸环节,堪称点睛之笔。锅中倒入足量香油,中火加热至七成热,约 210℃,此时将饼坯轻轻放入油锅,饼坯瞬间被热油包裹,滋滋作响。边炸边用筷子一夹一松,巧妙地让饼坯松散,待其浮起,翻面再炸,同时用竹筷不停点动饼心,使饼受热均匀,内部形成中空,炸至松泡却不散架,直至整个饼身呈诱人的金黄色,捞出沥油,每只撒上白糖,白糖遇热微融,恰似霜雪落金山,至此,东坡饼大功告成。

随着时代变迁,东坡饼也衍生出诸多变种做法。有的师傅别出心裁,在和面时加入细碎葱花、火腿粒,为传统甜香注入一抹咸鲜,层次与风味瞬间多元;调整甜度与油脂比例,迎合健康风尚,让怕甜腻、惧油腻的食客也能欣然品尝;面皮厚度、卷制手法稍作变动,或创新形状,搭配果酱、炼乳等新颖蘸料,让东坡饼这一古老名点在坚守传统风味之余,绽放出时尚新姿,满足不同味蕾的刁钻需求。

三、唇齿留香的独特风味

刚出锅的东坡饼,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散发着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其外形呈凸状小山包形,圆润饱满,色泽金黄灿烂,恰似被阳光亲吻过的麦浪。层层扁条紧密盘绕,纹理清晰,犹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薄如蝉翼的面皮在热油的轻抚下,鼓起了一个个微小的气泡,宛如细密的鱼鳞,泛着诱人的光泽,每一只饼上均匀地撒着一层白砂糖,仿若霜雪落金山,晶莹剔透,更添几分灵动俏皮。

轻轻咬上一口,首先入耳的是一声清脆的 “咔嚓”,仿佛是饼儿欢快的宣告。紧接着,酥脆之感瞬间在齿间蔓延开来,每一层扁条都在这咬合之下崩裂、散开,化为无数细小的碎片,却又在舌尖上奇迹般地重新聚合,带来丰富且满足的咀嚼体验。那口感,酥脆爽口,却丝毫不觉油腻,仿佛舌尖在云朵间轻盈跳跃。面粉的原香、鸡蛋的醇厚、芝麻油的馥郁,交融一体,再加上白糖的清甜,层层递进,奏响一曲和谐的味觉交响乐。细细品味,更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发酵香气,那是面团在饧发过程中悄悄积蓄的力量,为这美味添了一抹深邃韵味。

在黄冈当地,东坡饼承载着浓浓的情谊与习俗。家中有贵客临门,主人定会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东坡饼,以示尊重与欢迎;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东坡饼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点心,寓意着团圆、喜庆与美好祝福。老人们回忆往昔,总会提及儿时对东坡饼的期盼,那是只有在特殊日子才能享有的珍馐,如今虽随时可得,却依旧不减当年情怀。

往来黄冈的游客们,在品尝东坡饼后,无不赞不绝口。有人感慨:“初闻东坡饼,只觉是寻常面点,入口方知,这一口酥脆香甜,竟能穿越千年,带着大文豪的才情与黄冈的烟火气,直击灵魂深处,从此,这味道便印在了味蕾记忆里。” 还有食客笑言:“本是为黄冈美景而来,却不想被这小小的东坡饼‘绊住了脚’,走时定要带上几盒,让亲友也尝尝这黄冈独有的味道。” 这般口碑相传,让东坡饼的美名越传越远,吸引着更多人奔赴黄冈,只为赴一场与东坡饼的美味之约。

四、亲民实惠的价格优势

东坡饼价格亲民,充分展现出其作为大众美食的亲和力。在黄冈本地的寻常小吃店,花上几块钱,就能买到一份热气腾腾、分量十足的东坡饼,足以让食客大快朵颐,享受这酥脆香甜的美味。即便是在东坡赤壁等热门旅游景区周边,一份包装精美的东坡饼,售价通常也不过十几元,相较于其他景区动辄几十元的特色小吃,东坡饼可谓是性价比极高,让游客们在欣赏黄冈美景之余,毫无负担地品尝当地特色。

它之所以能保持如此亲民的价格,一方面源于原料成本相对较低,制作东坡饼所需的面粉、鸡蛋、白糖、香油等食材,皆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品,易于获取且价格稳定,没有昂贵稀有的原料拉高成本;另一方面,虽其制作工艺讲究精细,但多为手工技艺,无需大型、昂贵的机械设备投入,人力成本在当地市场环境下也较为可控,从而使得这传承千年的美味,能以实惠的价格走入千家万户,成为黄冈人日常饮食与游客尝鲜打卡的上佳之选。

五、食用须知与忌口要点

东坡饼虽美味,食用时也有些许要点需留意。因其为油炸面食,油脂含量相对较高,肠胃消化功能较弱者不宜多食,否则易引发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给肠胃造成过重负担;对于患有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而言,东坡饼中的油脂、糖分是健康风险因素,过量食用可能致使血脂、血糖指标波动,不利于病情控制,浅尝辄止最为妥当。

保存东坡饼时,若短时间内食用,可将其置于干燥、阴凉处,常温保存,建议在 1 - 2 天内吃完,以享最佳风味;如需延长保存期限,务必密封包装,防止受潮变软,放入冰箱冷藏,可存放 3 - 5 天。食用前,若发现饼身变软、失去原本酥脆口感,或是出现哈喇味、色泽变暗等异常,说明已变质,万不可食用,以免食物中毒危害健康。遵循这些食用与保存要点,方能安心畅享东坡饼的美味,让这黄冈名点带来愉悦味蕾体验的同时,不给身体添负担。

六、东坡饼:文化的承载

东坡饼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黄冈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苏东坡的文化精神,将大文豪的才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融入每一层酥脆之中,让后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汲取精神力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黄冈,东坡饼早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它都从不缺席,成为维系亲情、友情、乡情的纽带。街头巷尾,那熟悉的香气飘散,是黄冈城独有的烟火气息,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

随着时代发展,东坡饼也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它走出黄冈,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美食节、展销会上,以独特风味征服四方食客;借助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东坡饼的美名远扬,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奔赴黄冈,只为一尝这正宗古味。当地政府与商家也越发重视东坡饼的传承与创新,加大品牌培育、技艺保护力度,让这一传统名点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续写与黄冈、与东坡、与万千食客的传奇故事,成为中华美食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经典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