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2025-01-03

一、陵园简介

在湖北黄冈的红安县城关镇,有一座庄严肃穆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它宛如一部不朽的史书,静静矗立在陵园大道 1 号。这座陵园承载着厚重历史,是为纪念黄麻起义以及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而建。其前身是始建于 1956 年的红安烈士陵园,历经岁月雕琢,于 1990 年完成扩建,规模更为宏大,设施愈发完善,犹如一位历经沧桑却愈发坚毅的卫士,守护着先烈们的英魂。1989 年,它被国务院列为重点烈士陵园保护单位,足见其非凡意义与价值。步入陵园,就仿佛踏入了那段热血沸腾、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能深切感受到先烈们为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令人心潮澎湃,敬意油然而生。

二、历史回溯:黄麻起义与苏区的烽火岁月

(一)起义背景

时光回溯至 20 世纪初,黄麻地区(今湖北红安、麻城一带)深受封建地主压迫与帝国主义侵略之苦,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地悄然扎根,宛如星星之火,为这片苦难大地带来了希望之光。董必武、陈潭秋等先驱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黄麻地区播撒下革命的种子。1925 年秋冬,黄、麻两县分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特别支部,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到了 1927 年春,两县党的特支升级为中共县委,共产党员发展至 90 余人,农协队伍更是壮大到 18 万人,还有两支共 300 余人的农民自卫军,成为日后起义的骨干力量。然而,风云突变,同年 4 月和 7 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黄麻地区也陷入白色恐怖。但黄麻两县党组织并未屈服,他们依靠群众与自卫军,顽强抵抗反动势力,保存了革命火种,为黄麻起义积蓄着力量。

(二)起义爆发

1927 年,党的 “八七会议” 如振聋发聩的号角,提出 “枪杆子里出政权” 的著名论断,为革命指明方向。中共湖北省委迅速响应,制定秋收起义计划并传至黄麻地区。9 月下旬,黄麻两县党组织率领农民自卫军与数千群众发起 “九月暴动”,紫云区农民协会会长程昭续率熊家咀农民镇压反动商会会长陈瑞林,打响暴动第一枪,肃清多地反动势力,为黄麻起义铺垫基石。11 月 3 日,黄麻特委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会议,成立黄麻起义指挥部,潘忠汝、吴光浩分任正副总指挥,决定以两县自卫军为核心,夺取黄安县城。13 日晚 10 时,起义正式爆发,黄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引领下,向黄安城挺进,沿途两万多群众纷纷响应,手持简陋武器加入战斗。14 日凌晨,攻城队伍如猛虎般攀梯入城,全歼县警备队,活捉县长等反动分子,缴获武器弹药,控制全城。后虽因国民党军来援暂撤,但很快又夺回县城。18 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曹学楷任主席,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组建,潘忠汝任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黄麻起义取得阶段性胜利。

(三)苏区发展壮大

黄麻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他们疯狂反扑。12 月 5 日,国民党军突袭黄安城,鄂东军寡不敌众,遭受重创,潘忠汝英勇牺牲。突围后的部队转移至黄陂木兰山,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展开游击斗争。1928 年 5 月,第七军进入河南光山县南部柴山保地区,此地敌人统治薄弱、地势险要、群众基础好,部队在此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走上工农武装割据之路。7 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 31 师,到 1929 年 5 月,红 31 师发展至近 400 人,初步建成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此后,河南商城爆发商南起义,安徽地区爆发六霍起义,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根据地党政军建设不断推进,1931 年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11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张国焘任政治委员。至 1932 年 6 月,根据地迅猛发展,人口达 350 万,红军主力壮大至 4.5 万余人,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版图上熠熠生辉,为革命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陵园特色:承载历史,庄严肃穆

(一)纪念建筑

步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宛如一位坚毅的巨人,矗立在青松翠柏之间。碑身通高 25.7 米,洁白如雪,直插云霄,碑上镌刻着华国锋、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字字苍劲有力,饱含着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碑座正面精心雕琢的五星碑徽熠熠生辉,台座正中汉白玉雕成的花环纯洁素雅,左右两侧镶嵌的浮雕生动再现了黄麻起义以及苏区军民为保卫苏维埃政权浴血奋战的壮丽场景,令人观之动容。纪念碑前,两组雕像群栩栩如生,左边那位身背大刀、高举铜锣的武装农民,眼神坚毅,似在呐喊着冲锋,象征着黄麻起义时民众的奋勇抗争;右边红军战士高擎钢枪,身姿挺拔,奋勇向前,展现出根据地军民在艰苦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让观者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枪炮声与呐喊声。

沿着纪念碑后的小道前行百米,便是庄严肃穆的烈士祠。烈士祠飞檐斗拱,古色古香,门扉上的铜环在岁月的摩挲下略显斑驳,却更添几分厚重。祠内的烈士灵堂静谧而庄重,一排排书架上整齐陈列着红安全县革命英烈的名册,那一个个名字,是历史的铭记,是生命的赞歌。墙壁上挂着各界人民群众敬献的花圈,虽已褪色,却依然寄托着无尽哀思。祠后,骨灰堂静静矗立,守护着先烈们的骨灰,让他们得以安息。

在陵园的东侧,董必武纪念馆与红安县博物馆相依而立。董必武纪念馆由徐向前元帅亲题馆名,馆前的汉白玉董必武雕像慈眉善目,仿佛在凝视着这片他曾为之奋斗的土地。馆内,百余幅珍贵照片与数十件实物,沿着时间脉络,缓缓铺陈出董必武伟大的一生,从青年才俊到革命先驱,每一步都坚定有力。与之相邻的红安县博物馆,建筑面积 970 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县级博物馆之一。馆内陈列着红安人民各个革命阶段的历史文物与图片,从农民运动的锄头镰刀,到黄麻起义的枪炮旗帜,再到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的文件地图,无一不诉说着红安人民 “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家” 的豪迈誓言与不屈精神。

而在陵园西侧,新修建的李先念纪念馆气势恢宏。陈云同志题写的馆名高悬馆顶,熠熠生辉。这座占地 3000 平方米的纪念馆于 1997 年 6 月落成,馆内通过详实史料、生动场景,再现了李先念从普通木匠成长为国家主席的传奇人生,展现了他在革命、建设各个阶段为国家、为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

(二)展览陈列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无疑是陵园的 “历史宝库”,馆名由徐向前元帅挥毫题写,苍劲有力。踏入馆内,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古典庭院式建筑风格独具韵味,赤柱粉墙,碧瓦飞檐,四周花台繁花似锦,与庄严肃穆的氛围相得益彰。馆内分前后院,长廊环绕,曲折通幽,后院中央的喷水池水花四溅,为凝重的气氛增添了几分灵动。

其基本陈列分为四个部分,《血染山城、点燃工农武装斗争烽火》开篇即把观者拉回那个风云激荡的起义之夜,黄安、麻城的农民自卫军如潮水般涌向县城,刀光剑影,血洒街巷;《英勇捐躯,为创建革命根据地铺路》则展现了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倒下的身躯化作基石;《前仆后继,坚持大别山艰苦斗争》描绘了在敌人残酷围剿下,苏区军民坚守大别山,野菜充饥、寒夜露宿却从未放弃的坚韧;《随军转战、英雄儿女长眠他乡》诉说着无数红安儿女跟随部队转战南北,马革裹尸,埋骨他乡的悲壮。四个部分,800 余件展品,串联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陈列着黄麻起义和鄂豫皖红军的 230 余位著名烈士的遗物、照片、诗抄等,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藏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余天云军长在黄麻起义时挥舞的大刀,刀刃虽已卷刃,却依然散发着无畏的气息;王吉文师长行军时的日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战斗的艰辛与胜利的喜悦;梅红华师政委长征中穿过的羊皮袄,千疮百孔,承载着长征路上的风雪与希望。这些珍贵文物,静静躺在展柜中,无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让后人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三)红色文化氛围

整个陵园的景观布局匠心独运,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四季常青,似忠诚卫士守护着先烈英灵。园区道路蜿蜒曲折,引导着参观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春日里,繁花似锦,杜鹃、海棠争奇斗艳,象征着先烈们用热血浇灌的美好生活;夏日,绿树成荫,蝉鸣阵阵,为陵园增添几分静谧,仿若先烈们在低语着当年的奋斗;秋日,银杏金黄,枫叶如火,宛如一幅绚丽油画,寓意着革命的辉煌成果;冬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陵园更显庄严肃穆,似在缅怀先烈们的高洁灵魂。

每逢重要纪念日,如黄麻起义纪念日、清明节等,陵园内便会举行庄重肃穆的纪念活动。各界人士齐聚于此,敬献花篮,花团锦簇寄托着无尽哀思;重温入党誓词,声声誓言在园区上空回荡,坚定有力;红色主题演讲激情澎湃,讲述着先烈故事,传承着红色基因;还有革命歌曲传唱,激昂旋律唤醒尘封记忆,让红色精神在歌声中流淌,浸润人心。平日,陵园也是众多学校、单位开展红色教育的首选之地,一批又一批学生、党员干部前来,聆听讲解,参观学习,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文化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四、地理位置与便捷交通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 1 号,这里地处红安县城中心地带,周边生活气息浓郁,居民区错落有致,商铺林立,日常用品应有尽有,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诸多便利。

从黄冈市区出发,有多条道路可通陵园。若选择自驾,沿 G230 国道一路向西北,道路平坦宽阔,两旁田园风光旖旎,约 1 小时车程即可抵达。也可乘坐公共交通,在黄冈东华客运站搭乘前往红安的长途客车,班次频繁,到达红安汽车站后,换乘红安 2 路、5 路公交,几站便能到达陵园,经济实惠又便捷。若是从武汉出发,可自驾经武麻高速,红安收费站驶出后很快就能到达,全程高速,省时省力;还可在武汉傅家坡客运站乘坐直达红安的大巴,同样便捷高效。无论何种方式,一路上怀揣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奔赴那片红色圣地,都别具意义。

五、适合人群: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之旅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圣地,尤其适合学生群体、党员干部以及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这里是一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当他们走出书本,踏入陵园,黄麻起义的惊心动魄、苏区斗争的艰苦卓绝便真切地展现在眼前。看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革命先烈为理想舍生忘死,能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如今安稳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怀与奋进力量,更加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为成长为祖国栋梁之才而拼搏。

党员干部来到这里,是一场不忘初心的精神洗礼。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瞻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能让他们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铭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时,先烈们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会成为强大动力,激励党员干部坚守信念,砥砺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投身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建设。

历史爱好者们则将这里视作探寻历史真相、感受革命魅力的宝库。丰富的文物展品、详实的史料记载,为他们拼凑出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拼图。漫步其间,与历史对话,从黄麻起义的筹备谋划,到苏区发展的曲折历程,每一处细节都能满足他们对历史的求知欲,深入了解革命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感受红色文化的深邃内涵。

六、游玩注意事项:心怀敬意,文明缅怀

当您踏入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这片神圣之地,需着装得体,男士避免穿拖鞋、背心,女士勿着吊带、短裙等过于随意的服饰,以庄重之姿向先烈致敬。园区内,请时刻保持安静、肃穆,切勿嬉笑打闹、大声喧哗,让英灵得以安息。

陵园开放时间通常为周二至周日的 08:00 - 16:30,周一闭园(特殊节假日除外),前往参观前建议拨打 0713 - 5242316 咨询确认,以免扑空。值得欣慰的是,这里无需门票,免费向公众开放。

周边配套设施完备,餐饮方面,红安当地有诸多特色美食,如土鸡汤、“荆芥炒黄瓜”“绿豆丸子” 等,能让您品尝地道风味;住宿多集中在红安县城,宾馆选择丰富,出行便捷。若需讲解服务,可提前联系游客接待中心预约,有专业讲解员带您深入了解那段历史。

总之,来此游玩,怀揣敬畏之心,遵守各项规定,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收获一场充实而深刻的精神之旅。

七、结语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一座陵园,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承载着先烈们的英勇与牺牲,凝聚着红色精神的力量。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鲜活的记忆,触手可及。无论是为汲取奋进力量的学生,坚守初心使命的党员干部,还是探寻历史真相的爱好者,都能在此找到心灵的滋养。让我们怀揣着对先烈的敬仰,踏入这片圣地,聆听历史的回响,传承红色基因,带着从先烈身上汲取的勇气与信念,奔赴未来的征程,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永放光芒。